山特智能动环监控系统荣获 iF 设计奖:AI+3D 可视化重塑数据中心运维新范式
SANTAK2025-01-06
一、数据中心运维进入智能时代,山特以创新斩获国际认可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 “东数西算” 工程推进的背景下,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维效率与稳定性面临更高挑战。传统 2D 监控系统因可视化不足、智能调优能力欠缺,难以满足高密度微模块机房的精细化管理需求。作为电力保障领域的技术领军者,山特依托 40 余年行业积淀,将 AI 与 3D 可视化技术深度融合,打造PEC 系列智能动环监控系统,以颠覆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运维模式。
2025 年 3 月,山特 PEC 系列凭借 “技术前瞻性、用户体验创新及工业设计美学”,从全球数千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膺德国 iF 设计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本土智能动环监控品牌,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数据中心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突破获得国际权威认可。
二、AI 驱动 + 3D 可视化:重新定义智能运维三大核心能力
山特 PEC 系列专为微模块数据中心设计,通过 **“全设备互联 - 数据融合 - 智能决策”** 三层架构,实现从设备监控到系统优化的全链条智能化,核心优势如下:
1. 3D 可视化组态:毫米级精度呈现机房全景
区别于传统 2D/2.5D 监控界面,PEC-500 采用动态 3D 建模技术,基于机房实际布局 1:1 还原机柜、空调、配电设备等物理空间,支持 360° 旋转、分层缩放及链路追踪。监控主页集成6 大核心模块(设备状态、配电、空调、环境、能耗、碳排放),关键数据如 UPS 负载率、空调回风温度、机柜能耗等以动态图表实时呈现,运维人员可通过鼠标点击任一设备查看详细参数,故障点在 3D 模型中自动高亮闪烁,将传统 “数据报表式” 监控升级为 “场景化沉浸式” 管理,故障定位效率提升 70%。
2. AI 算法赋能:从 “被动监控” 到 “主动调优”
山特将深度学习算法融入系统核心控制模块,实现四大智能应用:
AI 智冷优化:通过采集机柜温度、空调运行参数及负载变化数据,动态调整每台空调的送风温度与风速,在保障设备安全的前提下,使制冷系统能效比(SCOP)提升 25%,年省电率达 18%;
AI 故障诊断:构建百万级故障知识库,实时分析设备运行数据与历史告警记录,自动推理故障根源(如电池老化、电缆接触不良),并提供标准化维修方案,平均故障处理时间缩短 60%;
AI 电池健康管理:突破传统电压 / 电流监测局限,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分析电池充放电曲线,精准预测剩余容量与寿命,提前 3 个月预警电池衰减,避免突发断电风险;
AI 环境自适应:实时监测温湿度、烟雾、水浸等环境参数,结合设备负载数据,自动调节照明、门禁及通风系统,在高温高湿场景中,设备故障率降低 40%。
3. 全设备联动管理:打造 “会思考” 的数据中心
PEC 系统支持100 + 设备类型接入,包括 UPS、精密配电、PDU、空调、消防传感器等,通过统一数据中台实现跨品牌、跨协议设备的无缝对接。当检测到市电中断时,系统自动触发 UPS 冗余供电,并同步调整空调运行模式以降低能耗;若某机柜温度超标,立即联动附近空调定向送风,同时通过手机 APP 推送三维空间位置告警,实现 “监测 - 分析 - 执行” 闭环管理,让数据中心具备自主决策能力。
三、获奖背后:山特以用户需求定义技术创新边界
此次 iF 获奖,不仅是对 PEC 系列工业设计(如 7 英寸触控大屏的人机交互界面、极简线条的监控主机)的肯定,更源于其对行业痛点的深度解决:
中小机房运维难题:针对边缘计算机房无人值守场景,PEC 系统支持远程固件升级、自动生成运维报告,降低 90% 人工巡检成本;
绿色低碳需求:通过 AI 能效优化与碳排放可视化,帮助企业符合碳足迹管理标准,某金融数据中心应用后 PUE 值从 1.8 降至 1.52;
模块化部署优势:支持即插即用的分布式架构,新建机房部署时间缩短 50%,老旧机房改造无需中断业务,兼容 95% 传统设备。
四、引领行业趋势:从 “设备监控” 到 “数字孪生”
随着 AI 大模型与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数据中心运维正从 “局部智能化” 迈向 “全局数字孪生”。山特 PEC 系列的 3D 可视化与 AI 算法,为构建数据中心数字孪生体奠定基础 —— 通过实时镜像物理世界,系统可模拟不同负载场景下的电力分配、制冷效率及故障影响,辅助管理者进行容量规划与应急预案演练。
“此次获奖是山特‘技术 + 场景’双轮驱动的成果。” 山特研发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致力于让 AI 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让复杂的机房管理变得简单、高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