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特智能動環監控系統榮獲 iF 設計獎:AI+3D 可視化重塑數據中心運維新範式
SANTAK2025-01-06
一、數據中心運維進入智能時代,山特以創新斬獲國際認可
在數位化轉型加速與 “東數西算” 工程推進的背景下,數據中心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其運維效率與穩定性面臨更高挑戰。傳統 2D 監控系統因可視化不足、智能調優能力欠缺,難以滿足高密度微模組機房的精細化管理需求。作為電力保障領域的技術領軍者,山特依託 40 餘年行業積澱,將 AI 與 3D 可視化技術深度融合,打造PEC 系列智能動環監控系統,以顛覆性創新重構數據中心運維模式。
2025 年 3 月,山特 PEC 系列憑藉 “技術前瞻性、用戶體驗創新及工業設計美學”,從全球數千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膺德國 iF 設計獎,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本土智能動環監控品牌,標誌著中國企業在數據中心智能化領域的技術突破獲得國際權威認可。
二、AI 驅動 + 3D 可視化:重新定義智能運維三大核心能力
山特 PEC 系列專為微模組數據中心設計,通過 **“全設備互聯 - 數據融合 - 智能決策”** 三層架構,實現從設備監控到系統優化的全鏈條智能化,核心優勢如下:
1. 3D 可視化組態:毫米級精度呈現機房全景
區別於傳統 2D/2.5D 監控介面,PEC-500 採用動態 3D 建模技術,基於機房實際佈局 1:1 還原機櫃、空調、配電設備等物理空間,支持 360° 旋轉、分層縮放及鏈路追蹤。監控主頁集成6 大核心模組(設備狀態、配電、空調、環境、能耗、碳排放),關鍵數據如 UPS 負載率、空調回風溫度、機櫃能耗等以動態圖表即時呈現,運維人員可通過滑鼠點擊任一設備查看詳細參數,故障點在 3D 模型中自動高亮閃爍,將傳統 “數據報表式” 監控升級為 “場景化沉浸式” 管理,故障定位效率提升 70%。
2. AI 演算法賦能:從 “被動監控” 到 “主動調優”
山特將深度學習演算法融入系統核心控制模組,實現四大智能應用:
AI 智冷優化:通過採集機櫃溫度、空調運行參數及負載變化數據,動態調整每臺空調的送風溫度與風速,在保障設備安全的前提下,使製冷系統能效比(SCOP)提升 25%,年省電率達 18%;
AI 故障診斷:構建百萬級故障知識庫,即時分析設備運行數據與歷史告警記錄,自動推理故障根源(如電池老化、電纜接觸不良),並提供標準化維修方案,平均故障處理時間縮短 60%;
AI 電池健康管理:突破傳統電壓 / 電流監測局限,通過神經網路演算法分析電池充放電曲線,精准預測剩餘容量與壽命,提前 3 個月預警電池衰減,避免突發斷電風險;
AI 環境自適應:即時監測溫濕度、煙霧、水浸等環境參數,結合設備負載數據,自動調節照明、門禁及通風系統,在高溫高濕場景中,設備故障率降低 40%。
3. 全設備聯動管理:打造 “會思考” 的數據中心
PEC 系統支持100 + 設備類型接入,包括 UPS、精密配電、PDU、空調、消防感測器等,通過統一數據中臺實現跨品牌、跨協議設備的無縫對接。當檢測到市電中斷時,系統自動觸發 UPS 冗餘供電,並同步調整空調運行模式以降低能耗;若某機櫃溫度超標,立即聯動附近空調定向送風,同時通過手機 APP 推送三維空間位置告警,實現 “監測 - 分析 - 執行” 閉環管理,讓數據中心具備自主決策能力。
三、獲獎背後:山特以用戶需求定義技術創新邊界
此次 iF 獲獎,不僅是對 PEC 系列工業設計(如 7 英寸觸控大屏的人機交互介面、極簡線條的監控主機)的肯定,更源於其對行業痛點的深度解決:
中小機房運維難題:針對邊緣電腦房無人值守場景,PEC 系統支持遠程固件升級、自動生成運維報告,降低 90% 人工巡檢成本;
綠色低碳需求:通過 AI 能效優化與碳排放可視化,幫助企業符合碳足跡管理標準,某金融數據中心應用後 PUE 值從 1.8 降至 1.52;
模組化部署優勢:支持即插即用的分佈式架構,新建機房部署時間縮短 50%,老舊機房改造無需中斷業務,相容 95% 傳統設備。
四、引領行業趨勢:從 “設備監控” 到 “數字孿生”
隨著 AI 大模型與物聯網技術的普及,數據中心運維正從 “局部智能化” 邁向 “全局數字孿生”。山特 PEC 系列的 3D 可視化與 AI 演算法,為構建數據中心數字孿生體奠定基礎 —— 通過即時鏡像物理世界,系統可模擬不同負載場景下的電力分配、製冷效率及故障影響,輔助管理者進行容量規劃與應急預案演練。
“此次獲獎是山特‘技術 + 場景’雙輪驅動的成果。” 山特研發負責人表示,“我們不僅關注技術本身,更致力於讓 AI 真正解決用戶痛點,讓複雜的機房管理變得簡單、高效、安全。”